查看原文
其他

10位优秀老师的精彩实践,带你走进趣味横生的数学教育风景

2017-05-27 《星教师》杂志 新校长传媒

《星教师》杂志第二份小学数学专刊——“2017小学数学创新教学设计”即将新鲜出炉啦!本期杂志依然聚焦小数界10位优秀老师的精彩实践,从课堂、课程、作业设计等多方面,为你呈现极具启发意义的教学创新案例与资源链接。借鉴这些先行者的宝贵智慧,您也可以轻松让孩子爱上数学,打造趣味横生、思维流淌的数学教育风景!





数学,你是“最不讲理”的吗?吴虹丨《星教师》杂志主编


“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么求吗?”

——“长乘宽啊,谁不知道?”

“为什么用长乘宽呢?”

——“嗯,这个问题老师好像没讲过。”

这是数学老师罗鸣亮偶然和几个五年级孩子的对话。而同样的问题,他再问一位硕士毕业的同行时,得到的回答也是:“是啊,为什么是长乘宽呢?不记得以前老师讲过这个问题。”

袁隆平院士说过,他最喜欢外语、地理、化学,最不喜欢数学。读中学时,他向老师追问“为什么负负得正”,老师说“别问为什么,记住就行”。后来又请教一个几何定理,仍然得到了类似的回答。于是他从此觉得数学“最不讲理”,对数学失去了兴趣,成绩也就可想而知。

12年的基础教育,数学课究竟要给学生留下什么?有多少学生能把数学看作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与工具?数学真的很无趣吗?至为重要的数学能力,可以从课堂延伸到生活吗?

在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杨晓蕾老师的数学课上,很多孩子并没有“上数学课”的感觉,这是因为她融合了数学课与主题课程,有意模糊了学科界限。她认为自己最重要的不是给学生教“数学”,而是千方百计启发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、求知欲、想象力乃至创造力,引领孩子在“冰冷”的数字和符号中发现美好。

3月的“星教师小学数学创新课程峰会”上,蒲公英教育智库总裁李斌老师在开幕词中这样说道:

数学的重要性,在于它贯穿了人之为人的全部行为与追求。我想到的是四个关键词:功用、思维、审美、价值。史籍记载的“结绳记事”是对数学功用的最早记录。当然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,让人以另外一种方式来看待世界。关于审美,伽利略说过:“人类,大自然的鬼斧神工,无外乎就是数字符号写成的篇章。”所有的学科、所有的科学,最后都要追问到数学,与数学产生关系。而关于价值,宇宙万物的终极命题,都可以在数学中找到答案。

我们欣喜地看到:罗鸣亮老师正在坚持做“讲道理”的老师,教“讲道理”的数学;缪建平老师正在与学生一起走在“儿童数学家”的路上;赖杉老师的教师角色,竟然因“CEO”走上前台而“颠覆”……

当然,还要衷心感谢本期杂志的其他优秀老师,与我们一起探讨“数学究竟是怎样一门学科”。我想,从现在开始,令很多学生望而生畏的数学,不但一定会越来越“讲理”,而且还会在数学中遇见所有的“美好”!



目录


顾志能:方法与技巧——教学创新的重要视角

罗鸣亮:做一个“讲道理”的数学教师

杨晓蕾:主题课程下的数学育人实践

何凤珠:巧用益智玩具,挑动数学“味蕾”

陈燕虹:绘本融入教学,为数学打开另一扇窗

蔡宏圣:让课堂与“数学史”同行

缪建平:“游戏”地教,“探究”地学,和孩子走在“儿童数学家”的路上

赖杉:CEO负责制——我的小组合作学习新模式

刘善娜:遇见美好作业

周智雄:数学,在故事里生动起来


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一键订购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